袁復蘭,1949年12月生,二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。
袁復蘭臉色紅潤,一頭短發,黑毛衣上套件短馬甲,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健康、樸實、清爽。熟悉袁復蘭的人都知道,袁復蘭是個苦命的人。早年,她下放到古丈農村當知青,一待便是10年,吃了不少的苦。在那里,她結婚生子,后因兩人性格不合分開,獨自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。1992年,袁復蘭與現任丈夫——鐵路職工吳明達結婚。但好景不長,1999年,在焦柳線龍鼻嘴小站上班的吳明達患上了嚴重的腦溢血和腦梗塞,幾乎癱瘓,長期失語不能說話,拉屎拉尿都在床上。因此,這二十年里,袁復蘭每天都要給丈夫換幾次褲子、擦洗身子,更換床單。當時,龍鼻嘴是偏遠小站條件艱苦,有時很難買到治療腦溢血和腦梗塞的藥,袁復蘭在報上尋到陜西有個廠家有藥,她便幾經周折,找到廠家買藥,這一買就是10多年。兩年前的一天,吳明達增患嚴重疾病,被送到懷化去治療。病情好轉后,袁復蘭帶著丈夫乘車返回吉首。作為一個體重不到100斤的瘦弱身軀,下了火車后她要背著體重140斤的丈夫回家。走著走著,沉甸甸的丈夫便壓得袁復蘭雙腿發軟,嘴喘粗氣,汗水直流了。但是,最終,她把丈夫背回了家。那天,把丈夫扶上床后,她累得癱坐在椅子上……如今,在袁復蘭的精心照顧下,吳明達能勉強下床了,借助拐杖和屋里的桌椅,他能自己上廁所,能在屋內走動走動,病情有了好轉。吳明達的子女們都說,父親能活到現在,多虧繼母袁復蘭的精心照料。也因此,子女們對袁復蘭都很敬重。
結對幫扶殘障人士“雪中送炭”
2014年5月,王源孝發起成立吉首市光明社區博愛家園志愿服務站。受這個上班時拿著喇叭在火車站“一直喊”、一直為旅客服務,退休后仍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勞模的影響,袁復蘭踴躍報名,成了站里的一名志愿者。隨后,她積極投入到站里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中。
2017年,服務站組織志愿者節假日前往視障人士楊正策家送溫暖。在活動中,袁復蘭了解到楊正策是一個無父、無母、也無一個親人的“三無”人員,生活無人照顧,特別是50多歲的他本是瀘溪人,后又遷入龍山縣,當時低保和重度殘疾人津貼均沒有到位,僅靠學會的一點按摩技術在吉首政法街開了一個按摩小店,每天收入甚微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袁復蘭聯合志愿者朱正英,給服務站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題為“一個志愿者的心聲”的信,建議站里與楊正策訂立幫扶協議,對其結對幫扶,給予特別關愛,確保其在小康路上不掉隊。站長王源孝采納了這一建議。后來,袁復蘭與朱正英兩人主動接下這一重任,承諾“說到做到,決不放空炮,以實際行動,兌現承諾”。就這樣,兩人與楊正策達成了長期志愿幫扶協議,自費為楊正策買米、買菜、買食品和水果。每周五,袁復蘭提前征求楊正策意見,根據他的需求,購買食品果蔬,并送貨上門。她與朱正英這一送就是近兩年,其間風雨無阻,雷打不動。此外,兩人每星期還為其打掃一次室內外衛生,每月對這里的臥具和按摩床單進行清洗。
2018年冬季的一天,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,天氣異常寒冷。想到楊正策一人孤身在家,生活物資沒有著落,袁復蘭便早早出門了,買好蔬菜、食品,送往楊正策家。當她冒著風雪把東西送到時,楊正策感動地說:“袁阿姨,你比我的親人對我還好!”由于下雪道路濕滑,回家的路上袁復蘭一不小心,整個身子滑了出去,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。當時她便感覺頭昏眼花,痛得厲害,心里只想吐,半天爬不起來。幸好當時有人路過,見她蹲在地上,便好心地上前詢問。后來,在這位好心人的攙扶下,袁復蘭才慢慢起身,在附近一家店里坐下歇息。坐了好一陣子后,袁復蘭才緩過神來,這時才感到膝蓋痛得厲害,掀開褲子,發現肉和褲子已經粘在一塊,一道二三公分寬的血口子赫然在目。回家后,袁復蘭用絡合碘清洗了傷口,上了云南白藥,兩個月后傷口才完全愈合。
2019年8月,楊正策徹底喪失勞動能力,無法繼續經營按摩店。針對這一情況,袁復蘭與志愿服務站站長王源孝等,又及時與瀘溪縣民政局、殘聯等部門聯系協調。最終,楊正策轉入其家鄉瀘溪縣小章鄉敬老院,晚年生活有了保障。至此,袁復蘭、朱正英兩人對楊正策的幫扶才告一段落。
簽訂遺體捐獻顯大愛
走訪當天,袁復蘭總覺心臟部位飽脹,不舒服。大家都建議她去醫院看看。
“掛號費都要十元,有些貴!”袁復蘭念叨著。
生活中的袁復蘭的確心痛錢。這點還可從她家的擺設看出。在袁復蘭與吳明達居住的那間老式的鐵路宿舍里,家具都是上個世紀的老式樣、老家具,生活用品也是能簡就簡。
袁復蘭對自己舍不得,可是做志愿服務,她卻是大方的。見志愿服務站活動經費困難,2017年底,她將全家省吃儉用攢下來的1萬元拿出作為站里的活動經費。見站里老年服務中心的電烤爐瓦數高浪費電,她又自己掏錢配上了專用火爐、烤火被。
做志愿服務,除了出錢,袁復蘭還出力,任勞任怨。她上過高中,曾當過兩年小學教師,又在古丈一家鞋廠當過會計。于是,站長王源孝就試著與她溝通,想讓她接做一些繁瑣的抄寫造冊和財務工作。不想,袁復蘭當即便爽快地答應了。如此,每天她為丈夫安排好一日三餐,待丈夫休息后,她便來到服務站,盡心做好志愿服務的事。每當發現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,她都會提出建議,建議站里進行幫扶。她說:“人都有困難,能幫就要幫?!比缃?,袁復蘭已成為站長王源孝的“得力助手”,在志愿服務的公益道路上,她總是自覺地以“中國好人”王源孝為榜樣,凡事向他看齊。
吉首火車站工務段有一位50多歲叫李曉鐘的殘障人,她因腦梗造成雙腳不能行走,長期沒有辦理殘疾人證。得知這一情況后,袁復蘭主動攙扶她乘車去吉首市殘聯辦理殘疾人證。對此,李曉鐘及其親人對袁復蘭非常感激。
捐獻遺體器官,讓生命延續。
袁復蘭看到身邊的王源孝在2012年與湖南省紅十字會干細胞遺體捐獻資料管理中心簽訂了“遺體捐獻書”。再想到老伴吳明達患病這些年來,得到各級關心關愛,由偏遠小站龍鼻嘴搬到州府吉首,方便就醫看病吃藥;每年年終,張家界車務段退管辦還給予老伴困難補助,黨委辦在建黨節和年終都把其列為困難黨員進行補助。她決定死后捐獻遺體和器官,以實際行動幫助他人,回報社會。為此,她又耐心地給子女們做思想工作,最終感動了子女。2018年3月,袁復蘭到州紅十字會辦理和簽訂了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手續。
(編輯:滕茜)